「北包種,南烏龍」,是以茶葉的烘焙程度區分。意思是說,北部以烘焙較輕(20~30%)的半發酵茶—包種茶聞名,而南部以烘焙較重(40~70%)的半發酵茶—烏龍茶為好。
(『烏龍茶』的說法有兩種:一種是指茶樹品種來區分,例如青心烏龍種、大侑烏龍、大葉烏龍等;一種是指茶葉的烘焙程度達40~70%較重烘焙的半發酵茶。)
包種茶向來被比為台灣茶中的長老,其名稱的來源眾說紛紜,有一說是早年的包裝材料不發達,茶行用四方型的毛邊紙包茶,並蓋上店家的朱印封口。當時最普遍拿來製作包種茶的茶種為青心烏龍,茶農暱稱為「種仔」,所以此茶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叫做「包種」。
包種茶(俗稱清茶)是屬於比較輕的半發酵茶,在揉捻的時候,不如中南部的烏龍茶那樣將茶葉揉成緊實的球型,而只輕加揉成條索型狀。製作的品種不限,可以是金萱、翠玉、四季春或青心烏龍。
色澤墨綠的外觀、清揚的香氣與甘滑鮮爽的滋味為其典型特徵。這是北部最習慣喝的茶葉口味,味道清香,但茶湯較淡。